盛夏的午后,基隆河、淡水河交会的社子岛,热浪依旧不退。41岁的陈家铭(化名)穿著短裤、拖鞋,叼根烟,请杂货店老板娘煮了碗30元的加蛋方便面,这是他今天的第一餐饭。
陈家铭正是社子岛“有屋无地”的弱势族群缩影。
打从他有记忆以来,爷爷奶奶、叔叔伯伯们就挤在仅19坪大的砖瓦古厝里,实在住不下了,才在隔壁10多坪空地上,盖起两层楼房,三代繁衍下来共20几人,每户分到一小间房,孩子全睡地上,挤得像沙丁鱼一样。10几年前,他跟哥哥陈家堂(化名)只好到附近租屋。
近几年,陈家铭的二姑、父亲、堂兄陆续辞世,家族笼罩在乌云当中。2018年,他与妹妹好不容易翻修老屋,才迎来一片遮风挡雨的瓦。
陈家铭将一楼留给身障的叔叔居住,再开独立门户,自家仅剩楼梯上下的空间而已。步上10坪大的二楼,竟隔出迷你客厅、厨房、浴厕与房间,统统小一号规格;顺著磨石子狭窄楼梯登高,三楼加盖的铁皮屋是大哥与小妹住处,天花板硬挤出小阁楼(当地俗称半楼),是外甥、外甥女的房间,孩子们出入都得弯腰匍匐。
现在有房子可以住,为何要开发?如此狭小拥挤的空间,却是陈家铭这辈子住过最好的房子了,但就在打开新生活后没多久,内政部于2018年6月26日通过“生态社子岛”开发案,顿时打乱了一家人的计划。
尽管一河之隔的北士科开发案,让洲美里的住屋、土地都增值了;居住环境也变优美,但陈家兄弟并不在意,他们反对开发的理由很实际:我们住在这里,不用花一毛钱,每月赚的钱,刚好付水电瓦斯、三餐。如果安置条件好一点,不要让我们有压力,马上让政府拆房子,但一间配售房最便宜也要800、900万,哪来的钱买?连贷款都付不起啊。
陈家堂激动地说,政府说买不起配售房,可以租屋,我现在不用房租,就有地方住啊,政府还要我拿钱去租房子?“如果安置条件不好,仍执意开发,房子都给政府,我们就去当乞丐,睡公园好了。”
浓浓人情味,滋润当地居民心灵其实,社子岛的浓浓人情味,一直是滋润兄弟俩荒芜心灵的甘霖。陈家铭熟门熟路地打开杂货店的冷藏柜,拿了瓶铝箔包饮料,丢了10块钱铜板在老板娘桌上,不用透过任何言语互动;中秋节时,大多数居民都会烤肉,兄弟俩拿根叉子,从巷口吃到巷尾,街坊邻居和乐融融。陈家铭说,我不喜欢住高楼大厦,都市人都很冷漠,不像这里会热情地打招呼问好。
他们不是没有梦,而是残酷社会蛮横地夺走兄弟做梦的权利。
国中学历的陈家堂到处打零工、贴磁砖,有做才有钱,没案子就赋闲在家;小学毕业的陈家铭在资源回收场(垃圾场)工作,每月领两万多元最低工资。恶劣环境,让大多数新人做不到几天就落跑,最多不过几个月,他一做就是六年。这阵子在近40度高温下,捡十瓶瓶罐罐,身体实在无法负荷才辞职。问兄弟俩往后日子怎么办?他们的一脸茫然,就是答案。
每个人心中多少藏著几道伤疤,陈家铭去除心防后,边吃边说:“我也很想谈恋爱、结婚啊,你觉得会有女孩看得起我、愿意吗?我连外籍新娘都娶不起啊!”婚姻这档事,就像他刚喝完的最后一口面汤:凉了。
站在一旁的姑姑,露出认命的神情。中低收入户的她,有个独生女已出嫁,几年前花光仅有的积蓄,将倾颓古厝装上铁皮,每月靠津贴过活,66岁的她说:“现在有屋可以住,开发后怎么办?我无能为力,要问女儿能不能负担、愿不愿意买配售房?”
棘手的是,陈家铭的家,是盖在别人的土地上,没有土地所有权,社子岛“有屋无地”的案例至少上千户,是百年来造成的“房事”乱象,福安里里长谢文加再三提醒政府推开发案时,一定要好好安置住户,尤其是有屋无地的居民,不少是弱势,要特别安置。
开发后土地变小,不如现在透天厝舒适有屋无地的经济弱势担心买不起房,有地有房的人也有疑虑,82岁的杨陈阿住烦恼到睡不好,她原本有农地可以耕种卖菜,有透天厝三代同堂住得很舒适。“政府说,10坪可以换到更值钱的4坪土地,但土地变小了,儿孙还要拿几百万去买配售房,变成负债。”阿嬷不想要开发。
这里仍保有一些人的美好回忆。土生土长、立志回社子岛服务的富安国小教务主任徐敏华说,限建导致社子岛发展缓慢,缓慢到几乎没有动,但15年前,员山子分洪道完工后,已很少淹大水了,不管是我或我的学生都很喜欢社子岛,只是每次政府提出的规划案都烟消云散,长辈们有些无感,也不太在意要不要开发了。
她若有所思地说,房子老旧了,但人的温度还在,娘家的居住环境没有太大变化,老一辈喜欢目前的环境,也不能剥夺有人就爱住在这里的权利啊。“如果开发能让生活变得更好,当然乐意,如果没有更好,不如维持现状!”徐敏华说出部分人的心声。
有些人对配售房的安置办法仍有疑虑,如果台北市政府无法妥善处理“居住正义”问题,社子岛未必能开发成功。陈家铭叹口气说,脚边的玫瑰都采不到了,政府划了一道天边的彩虹给我,有意义吗?
本文由:2022世界杯(中国)官方推荐投注网站 提供
关键字: 2022世界杯(中国)官方推荐投注网站-App Stoer
关注2022世界杯(中国)官方推荐投注网站